有这么一群人,在银行里工作,每天却奔波在田间地头,双脚沾满泥土,他们就是以“支农支小、服务三农”为己任的农村信贷员。记者日前跟随农村信贷员老张走村入户,体会了他一天工作的苦与乐。
出镜记者:“这里是长丰县的罗塘乡,今天我就要和农村信贷员老张去走访两户农户,了解贷款的使用情况和经济效益。”
老张叫张书明,是长丰县农村合作银行罗塘乡支行的专职信贷员,今天他要去上拐村,作贷款使用情况的回访,跟往常一样,他骑上了伴随他四五年的摩托车,踏上了颠簸不平的乡村公路。
出镜记者:“二十公里的路我和老张骑摩托车走了将近一个小时。一路上,路很颠,灰很大,老张说,当农村信贷员十几年每天都要走好几趟这样的路。”
我们走访的第一户是上拐村的旺达养猪场,今年年初的时候,猪肉价格一路走高,旺达养猪场的负责人凡玉兰准备扩大养殖规模,引入新品种,却苦于资金短缺,于是她就向长丰县农村合作银行罗塘乡支行提出了贷款申请,为了尽快给旺达养猪场办结贷款,老张连续两天来了两次,进行实地调查,因地制宜的为她制定贷款方案,使凡玉兰在第三天就拿到了三十万的信用贷款。

2011年9月12日安徽卫视晚间《安徽新闻联播》“农村信贷员老张的一天 ”拍摄现场
【实况】“从你们这贷三十万,就换了这个品种,它肉质好。”
这个品种现在存栏多少头。一百多头。销路怎么样,销路很好。
旺达养猪场负责人 凡玉兰:“对我们这个企业很有帮助,启动了我们(的贷款程序),很快就去办(结)了。今年的利润大概在最少60万。”
从凡玉兰的养猪场出来,老张骑车载着记者又来到了一片稻谷地,年初通过贷款,村民张德别承包了六百亩的水稻田,并购买了农机具和化肥种子,如今水稻长势喜人,张德别言语间难掩对老张的感激之情。
记者:“如果没有他的贷款这个钱有其他渠道去借么?”
张德别:“没他贷款,还借不到呢。上哪借呢。私人借不到。就要靠他。”
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时分,记者本以为老张就近在农户家吃饭,没想到,他却从包里掏出一袋子包子和两根黄瓜当午餐。
记者:“一般中午比如说,你到较偏远的村子吃什么?一般都是吃方便面多。”
老张告诉记者,农村合作银行服务的对象大多为当地农民。他们没有财务报表,也没有合适的抵押品,只能通过走家串户来实地考察,农村的路不好走,大多数时间只能靠骑摩托车或者步行,当农村信贷员十三年,他已经骑坏了三辆摩托车,行驶里程超过十万多公里,足迹遍布全乡14个行政村。
长丰县农村合作银行罗塘乡支行 专职信贷员 张书明:最高兴的时候就是农户用了我们的贷款,经营也好了生活越来越好了,给我们贷款还掉了,甚至还有盈余有钱存到我们家了,这是最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