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明创建 > 文明风尚 > 正文

新时期巾帼锦秀 建功业改革流芳

发布时间:2007-05-09 作者: 来源:

 

——记中共党员新建信用社主任徐秀芳事迹

    她是安徽农金支农旋律中的音符,跳动着和谐的柔美,她是农信社改革交响乐的鼓声,击打着时代的强音。她如何演奏不悔的人生,让我们静静地倾听……

    徐秀芳同志是一名基层信用社党员干部,一直工作生活在农村,她对员工视若兄妹,对顾客视若亲人。多年来,她勤勤恳恳,努力工作,从一名普通员工,到业务骨干,到光荣入党,到竞聘信用社主任,成为信用社业务经营的骨干。在组织的培养和职工的信任下,坚定着自已永不言放弃的信念。短短几年的时间,让一个落后信用社成为了全辖经营的典范,从而奏响了她人生中的美丽的乐章。

    2004年徐秀芳经过激烈角逐,应聘当上了新建信用社主任,顿感肩上的担子沉重,责任重大。她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新建员工,从招工到信用社经历了信用社兴盛衰落,面临该社亏损1000万、存款1000万、不良贷款1000万、调济资金1000万的巨大压力,她在找准突破口,和全辖员工喊出了三年打一个翻身仗的冲锋口号。

    一、严格管理,以人为本

    新建信用社教育员工,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管理人、约束人。徐秀芳改变过去以情代规章制度的陋习,上任之初从建章入手,严格要求职工遵守制度,通过学习、交流、谈心、员工认识到只有齐心合力,拧成一股绳,改变目前的落后经济状况才能走出阴影,摆脱困境,才能让自已的头抬得更高。

    二、抓住契机,吸收存款

    存款是立社之本,认识到要想做大做强,没有存款是不行,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海螺水泥厂一期二期的开工建设、铜九铜路的动工、沿新路的开通、征地,拆迁工作已全展开,徐秀芳主人行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利用人生地熟的优势,上门服务等,硬是从竞争激烈的建行、工行手里吸收了2700多万存款。

    2007年她又深挖储源,积极营销,凭借优秀的公关能力一次性吸储1000万元,使2007年新增存款1350万元,提前完成了全年存款任务。

    三、把住机遇,甩掉亏损

    针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势头,徐秀芳带领全体信贷员采取走出去,请上门的优质服务,成功累放贷款5000余万元。她时刻不忘在社员群众中宣传诚信光荣,谴责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努力营造诚信氛围,所发放的贷款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县联社党委领导集体的大力支持下,该社连续四年盈余,甩掉了亏损的帽子,2006年该社实现盈余60多万元。

   四、明确责任,清收不良贷款

    新建社由于历史原因,不良贷款一直居高不下,严重妨碍了信用社的发展。徐秀芳征对本地区特点,利用代发各项费用的时机,一户一策,每名信贷员实行包片清收,一趟不行再去,甚至要跑上七八趟,白天找不到人,晚上去。一个个贷款户的门敲了,贷户被这种敬业精神感动,都非常理解支持信用社的工作,从而改变了过去贷款发放后不管不问的陋习。特别是冬夏天,农户收工迟,她们就在外面等,蚊蝇叮蛟,饥饿难耐,其中的酸、甜、苦、辣唯有自知,但只要有收获,再苦也值,就 是通过这些“笨办法”啃骨头,该社连续四年完成了不良贷款的下降任务,不良贷款率从2004年的50.1%下降到20.28%。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通过多年的努力拼搏,新建社的业务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2006年新建社在全县各项业务考核名列第一,第一次被评为先进单位。社会形象得到很大改善,员工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向心力进一步加强。

    “做为一名党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是我工作以来遵循的准则,带头做好工作是应该的,因为我是一名党员”面对荣誉,徐秀芳总是淡淡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