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明创建 > 文明风尚 > 正文

我在招行学习的几点心得

发布时间:2006-12-01 作者: 来源:

很荣幸成为首批农村信用社干部到商业银行挂职学习的成员,在银监局、省联社领导的嘱托下,我们一行77人步入股份制商业银行去接受国内同行先进的管理理念熏陶,怀着满腔热情积极融入到商业银行中去,在学习、工作过程中我们不仅感触到商业银行员工对工作的激情,更看到先进管理方法所带来的业务繁荣,在那里不仅开拓了视野,认清了差距,更激发了兴趣,下面将我在学习期间几点粗浅的心得提供给大家:

一、业务方面

(一)信用卡

感受最深刻的是招商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上至行长下至一般员工全员出动,到处捕捉信息,上门宣传、动员,一经发现有人符合发卡条件的便耐心地介绍他们的产品直至成功。

在他们发卡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审核申请信用卡人的条件和我们农村社农户小额贷款发款程序相似,在对客户的收入水平、家庭经济状况、居住地的了解上我们信用社的了解程度可能更为准确、到位。为此我设想:可以将我们的小额农户贷款业务过渡到无纸化,在普及计算机办理业务的前提下,在信贷人员深入、细致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授信小组评议、授信,核定一定的信用额度后,可以发卡给农户,农户可以凭卡在自动取款机上操作,这样不仅简化了贷款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方便了农户,同时可以在发卡的环节上控制冒名贷款、跨区域贷款(领取的时要求农户提供身份证明),还可以在收取利息的基础上适当收取手续费,增加收入。

(二)住房按揭贷款

在商业银行的这段时间里每逢楼房开盘,每家银行都想分得一杯羹,为此各家银行各出妙招争取客户。从而联想到我们也有些地处市(区)、县的联社不同程度地支持了一些房地产企业,贷款的用途一般都是开发房屋,而对于他们开发的商品房按揭贷款却忽略了,我们精心培育了客户,而客户带来的客户群体却被其他商业银行拉过去了,无形中为竞争对手提供了免费晚餐,为他们的生存提供了更多的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因为按揭贷款还会带动其它业务的发展。

设想一下:一家地处城区的农村信用社如果办理了200(存量)笔住房按揭贷款,每笔平均余额15万元,期限10年,利率可以比照当地的其他金融机构,这样不仅解决了3000万元资金出路的问题,而且收益也是稳定可观的。

建议地处市、县(区)的联社在支农资金富余的情况下,适当支持符合条件房地产企业或已经支持的同时,把房地产企业开发的商品房按揭贷款业务开展起来,这样不仅解决了部分资金出路还带来了效益而且可以带动其他业务,比如部分客户为了还款方便可能在信用社开设账户、异地汇款等,有利于形成业务之间的相互促进。

(三)汽车按揭贷款

汽车按揭贷款前几年着实红火了一阵子,各家商业银行为此也纷纷出台了一些相关办法,汽车按揭贷款一时变为新宠,短时间内成为收入的亮点,可是随着大潮的回落、问题的不断凸现,有的银行紧急叫停,很快汽车按揭贷款成了烫手的山芋,可是有的银行还在继续,是他们不怕损失吗?当然不是,他们对汽车贷款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大型运输车辆、工程车辆由于流动性相对较大风险也相对大一些,这些车辆一般不碰。居民购买家庭轿车,其风险远比那些营运车辆小的多,所以他们积极推销家庭用小轿车按揭贷款,并且赢得了可观的收益。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开展此项业务,为农村信用社的业务作一尝试,成熟后可以逐步向地处县、市的信用社推广。

二、观念方面

(一)业务营销

我们农村信用社不少员工等客上门的观念根深蒂固,营销只是理性概念,殊不知自己送上门的,通常不是好的,最起码的是信息的不对称。而在商业银行,营销观念已是深入人心,他们把贷款、信用卡、理财等业务当作是自己的一种产品推销给客户,产品推销出去的越多利润也就越丰厚,所以他们的工作方法、态度都与我们有所不同,这方面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而且产品的品种多、更新换代的速度快,他们能够不断地推出新的业务品种来迎合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在那里我深切体会到他们产品的性能的细致化、人性化,有的产品刚刚推出来,在实践中一经发现需改进的地方很快就会有更好的产品取代,如果把他们有的做法拿到我们这来,说不定明天对他们来说就已经过时了,从这点上我更加领悟到在动员会上省联社领导的行前寄言:我们学习的不仅是他们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经营理念。

(二)完善服务

在我的工作经历中经常会遇到存款、贷款大户要求在利率等方面给予优惠的情况,我们往往会向上推、搬出自己家的规章制度来搪塞或是茫然不知所措,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甚至能将客户拒之门外。而在商业银行这样的事一般都能得到解决,他们会根据客户的贡献度,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层次区别对待,从服务的规格上提升大客户品位,让他们有优于一般客户的优越感,更为重要的是让他们得到一般客户享受不到的利益,如部分收费项目的打折甚至免费、利率的优惠、服务的更加周到温馨等,并且还制定了客户维护机制,重要客户由部门经理、行长维护。

目前对于农村信用社而言稳住大的贷款、存款客户就是利率及提供多方位服务的问题,我们可以在基准利率调整范围内灵活掌握及服务方式方法上区别对待,并由联社根据辖内具体情况制定相关操作细则。

(三)开拓业务范围

商业银行已经将目光转向了中小企业甚至普通居民,目前商业银行推出的不少业务品种是针对中小企业及普通居民的,如对中小企业的授信制度、房屋装修贷款办法等,并且他们的宣传力度也在不断加强,从大堂的产品的介绍到公共场合的路演、散发宣传品以致媒体的广告等。

这对于地处市、县(区)联社的威胁可想而知,我们大可有狼来了的感觉,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闻风而动,充分发挥点多面广的优势,利用对周围环境、人员的熟悉,走进机关、学校、工厂,对那些收入、居住地相对稳定的群体上门去推销贷款,对符合条件的而又有资金需求的机关工作人员和场矿工人可以提供贷款服务,不能画地为牢,要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吸引客户、稳住客户,扩大服务范围。

对于优质中小企业要根据他们的实际资金需求不断调整授信额度(符合条件的情况下),而且不断提高我们的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不能因为自身的原因把我们精心培育起来的客户拱手让与竞争对手。目前部分联社对中小企业贷款过于教条,过分强调形式上的风险,一味要求提供抵押、担保手续,不能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品种,因而不能享受到小企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济济成果,有的甚至失去市场。

三、管理方面

(一)业务检查

在招商银行学习的时间里,很少看到稽核部门来检查工作,出于职业的习惯及与好奇心我就问他们,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竟然不知道分行有没有这个机构,诧异之余我联想到平时他们部门之间经常相互询问一些业务方面的问题,当时我还认为他们对本系统的业务学习不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他们产品品种以及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之快有所认识后,才有了更新的、更深的了解。

术业有专攻,在如今的知识更新速度特别快的年代,各项业务不断推成出新,令人应接不暇,哪里还有所谓的全才。由于业务更新速度快,信息传输、知识接受的快慢程度不同,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形成了不对称,单一部门的检查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疏忽,在招行的业务检查主要在上级同一部门之间进行是有他的合理性的。

目前农村信用社稽核人员负担过于沉重,好像稽核人员无所不能,所谓全能型的背后实际上一定程度上隐藏着对风险的把握不够深入,建议联社的职能部门抽出更多时间来辅导、检查基层信用社的工作,那样效果会更好些。

(二)制度建设

目前农村信用社出现不良贷款要到损失的边缘或是已损失才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而一旦追究的时候还会出现:人人有责任、人人可不负责任的情况。有的贷款几经转据早已是面目全非,更有甚者有的贷款从开始到如今存在已有十余年的情况(通过转据一直是正常),当初的经办人已退休了或是调离了,一旦形成风险很难鉴定责任。

有的信贷人员为了避免出现损失从而避免处罚,往往在贷款出现问题时也不愿主动揭示,反而隐藏风险,丧失了追讨贷款的最佳时机;有的信用社为了追求短期效益或是其他原因,在明明知道有的项目存在缺陷的情况还把这样的贷款提交联社审贷会。

造成以上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制度上的原因也有体制上的弊端,我们必须尽快地建成一套以人为本、激励与约束并重的经营管理思想,从人的观念与制度上筑起双重的风险防范闸门。

(三)员工考核

目前我们农村信用社对员工的考核不论是定性的还是定量的方面都还是粗线条的,省联社虽然制定了明确的指导意见,但部分联社具体制定的考核办法不够细致、合理,没有延续性,还没有一套系统、科学的考核体系。

最匮乏的是没有一套估算业务成本的体系,对业务带来的收益缺乏准确的估算,因而奖励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农村信用社沿袭的是农业银行九十年代的工资体系,随着行社分家,人民银行、银监局相继分管,由于人行、银监局的政府职能,他们的工资与现在的各商业银行大相径庭,而他们对我们的影响的烙印是根深蒂固的,我们县级联社的管理层与一线员工的思想意识一时很难适应,对于省联社制定的薪酬制度茫然不知所措,甚至还有消极情绪,殊不知商业银行由于制定了一整套科学的工资考核机制,业务的成本能够准确估算因而奖励到位,目标明确,员工凭业绩取得的报酬差距巨大,每个员工也心知肚明,却并没有出现消极怠工的局面,反而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因而根据省联社的薪酬制度,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系统的业务成本核算体系与考核体系势在必行,在制度上、观念上扭转传统的工资理念,激发员工的敬业精神,促进我们的事业的发展,为推动农村信用社走向新的辉煌提供制度上的措施。

以上是我学习期间的一些体会,如何把学到的先进经验有选择地借鉴,与我们农村信用社的实际结合起来才是最大的收获。学习不仅仅是接受,更重要的是创新;学习是短暂的,而思考是无止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