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金要闻  > 正文

砥砺奋进二十载 倾情服务润江淮——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20周年综述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18日 作者:省联办 来源:办公室

时序更替,华章日新。2024年1218日,安徽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迎来成立20周年。

二十年流光溢彩省农信社栉风沐雨砥砺奋进绘就一幅敢为人先的奋斗画卷。

二十年步履铿锵省农信社攻坚克难向新而行,写就了一自立自强的创业史诗。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20年来,省农信社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努力在服务“三农”、服务小微、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上做出优势、做强特色、做实成效为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截至2024年11月末,全系统资产规模2.27万亿元存款余额1.90万亿元贷款余额1.44万亿元,分别200421.926.63倍和28.09规模指标处于全国农信前八,效益指标居全国前十20年来累计纳税超680亿元

把握大局 忠诚履责

坚决落实重大决策部署

20年来,省农信社始终把握大局大势、保持战略定力,在中央决策部署中找准自身职责定位,在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中找准经营着力点,切实将做好金融服务工作融入安徽发展大局,在履行不同时期金融职责使命中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在支持实体经济中担当“主力军”始终秉持“服务‘三农’、服务小微、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理念,坚持深耕安徽、服务江淮,积极探索具有安徽特色、契合安徽需要的金融服务体系,全力为安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多年来,安徽农信以占全省20%的存款市场份额,发放了全省70%以上的农户贷款,以及25%左右的涉农贷款、县域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

在金融精准扶贫中主动“挑大梁”全面贯彻打赢脱贫攻坚战部署要求,聚焦全省“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的目标任务,持续推进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全覆盖”评级和“一对一”服务,开发扶贫小额信用贷款(金农·扶贫贷)标杆产品,持续深化“四带一自”“一自三合”服务模式,2016年至2020年五年间主动对接建档立卡贫困户63万户,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61.7亿元,占全省银行业的85%。

在支持疫情防控中“拔头筹”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在做好自身抗疫防疫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主动作为,着力优化金融供给,努力做到特殊时期支农支小服务不断档”。2020年向7254家企业发放防疫抗疫专项贷款403亿元,向32万户小微企业发放复工复产优惠贷款2589亿元,四年疫情期间累计发放各类贷款10351亿元。

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勇于“作表率”聚焦千亿斤江淮粮仓、种业振兴行动、“千村引领、万村升级”等农业强省重大工程,创新推出“乡村振兴贷”“种粮e贷”“兴农e贷”“文旅贷”系列产品。先后与省农业农村厅等省直单位,以及10余个市政府签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为在地农商银行做好金融服务指方向、圈重点。近四年累计投放乡村振兴领域贷款超2.8万亿元,居全省银行业第一。

赓续血脉 厚植情怀

持续优化支农支小服务

20年来,省农信社始终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指导各农商银行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按照“做小客户、做大户数”的经营思路,聚焦做好农信服务“五篇大文章”,向广大城乡居民提供更加适配、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坚持农信“姓农”,推动农信服务进村入户,赓续银农互助“鱼水情”。坚持花最大的力气、下最“笨”的功夫、做最难的事,传承发扬早上一头露水、中午一身汗水、晚上一脚泥水的“三水精神”,扎实推进“整村授信”,逐户采集涉农主体信息,同步跟进评级授信,满足“三农”领域分散化、零碎化、多元化金融需求。至2024年11月末,服务农户数超690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6.6万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46万家,三类主体均基本实现全覆盖;涉农贷款余额6157.40亿,居全省银行业第一。

坚持农信“姓小”,建立完善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服务体系,演绎相伴成长“老友记”。一方面,注重投早、投小,深入挖掘有市场、有效益、信用好的小微企业有效融资需求,着力发展培育首贷客户;另一方面,坚持精准投、长期投,深入挖掘“小微中的科技,科技中的小微”“普惠中的绿色,绿色中的普惠”“进城农民中的新市民、返乡创业的新农人”等金融需求,创新开发适配不同产业特色需求的系列专属产品。至2024年11月末,支持小微企业123.30万户、贷款余额9429.97亿元,占全省市场份额四分之一。

坚持农信“姓土”,立足地方特色产业“贷”动县域经济发展,唱响同向同行“共进曲”。立足县域资源禀赋,聚力支持“一县一业(特)”“一村一品”,重点帮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致富带头人,支持地方做大“土特产”文章。坚持在“链上”下功夫,围绕“三头三尾”及地理标志农副产品开发服务全产业链的专属产品。至2024年11月末,全系统县域贷款余额8514.72亿元,份额超全省四分之一。

向下扎根 整合资源

深度融入乡村治理

20年来,安徽农信始终扎根“三农”沃土,充分发挥金融职能,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将自身业务生态和社会治理系统相连接,不断探索普惠金融与乡村治理的有机融合路径,为建设和美乡村持续贡献农信力量。

在农商银行网点实现乡镇全覆盖基础上,设立一站式村级金融服务室“金农信e家”7626个,为村民提供政策咨询、转账汇款、水电缴费、快递寄取、农产品销售等“金融+政务+民生”便捷服务将农信服务的毛细血管延伸到千家万户。

探索“智慧政务+智慧金融”服务模式把高频使用的政务服务接入农商银行网点智能柜员机,把农商银行营业网点打造成老百姓身边的“办事大厅”。目前已开通健康医疗、社会保障等9大类47项服务,让老百姓实现政务服务“身边办、就近办”,已覆盖全省九成以上乡镇。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让老百姓感受有温度的农信服务。在支持民生工程建设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代理发行金融社保卡3729.25万张,占全省总量的60%以上。代理发放的涉农补贴资金占全省总量的80%以上。设置生源地助学贷款受理点3000个,占全省88%;发放贷款25.94亿元,惠及困难学子20.25万人。

选派2000余名“金融村官”驻村服务,真正扎根乡土、带民致富。优选品格好、素质高、业务熟的农商银行党员骨干到乡镇担任金融助理、到村担任金融专干,驻点为基层群众提供服务,深度参与乡村治理具体事务,带动农信资金、服务和金融知识下沉。

丰富开放式金融服务场景,让农信服务渗入百姓工作生活方方面面。安徽农信手机银行客户端签约用户超过2050万户,覆盖了全省约三分之一的人口。“金农信e付”签约商户超过100万户,“云收单”“云缴费”业务分别吸引8260户、4463户商户入驻。“信e生活”综合电商平台为农产品进城、消费品下乡架起全新桥梁,目前累计交易额达到50亿元。

夯基筑台 立柱架梁

积厚成势行稳致远

20年来,省农信社始终以“小法人、大平台”发展理念为指引,始终聚焦主责主业,牢把发展方向,擘画发展蓝图,不断做强做优服务管理平台,为农信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完成了农信社股份制改造,推动安徽农信旧貌换新颜、发展谱新章。推动83家县级农信社于2014年12月底全面完成农商银行组建,安徽成为全国首个农信社全部改制为农商银行的省份。一手抓产权制度和组织形式改革,一手抓治理机制好、创新发展好、经营质效好“三好银行”创建,统一设计VI标识,在全国逐步树立起安徽农信品牌形象。

持续优化行业服务,推动安徽农信实现专业服务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历史转变。充分发挥省级平台政策引领、战略引导、资源整合的优势,集中力量办单个农商银行办不了、办不好、办得贵的事,相继搭建了信息科技、产品研发、资金清算、风险管控、教育培训等五大服务平台。建设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建成各类信息系统150多套,构建起全国农信同业领先、具有线上线下融合优势的技术平台底座。

党建引领 塑造品牌

探索特色发展路径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近年来,省农信社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一以贯之”要求,全力探索走党建融合特色发展的路子,扎实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双融互促”,奋力谱写高质量党建引领安徽农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全面加强党对农信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国有企业、金融企业改革发展方向,赓续红色农信基因,彰显“农信姓党”根本属性,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通过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细化党委前置研究讨论清单,做实做细党组织把关定向职责,确保党中央金融方针政策及省委工作要求在全系统上下落地落实。

精心打造“农信党旗红”党建品牌。坚持“融入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双向融合,将二者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考核。创新提出以“六个融合”为核心的党建融合发展路径,推动党建工作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再向深度融合提质增效的“党建品牌”塑造跨越式迈进,入选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目前,全系统已打造“邻好”“巾帼兰心”“新时代小推车”等具有农信特色、支部风采的基层党建品牌63个。

20年来,省农信社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解难题,将一盘散沙、濒临破产的县乡小法人,打造成为全省存贷款规模最大、网点服务面最广、客户数量最多的地方金融机构。眼下,安徽农信已经站到深化新一轮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

下一步,省农信社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部署要求,紧扣“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和“三个新的更大进展”奋斗目标,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谋定落实金融服务举措,扎实做好农信“五篇大文章”,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劲头使劲往前赶,持续为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贡献农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