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明创建 > 企业文化  > 正文

“舌尖”上的温暖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21日 作者:孙倩茹 来源:安徽郎溪农村商业银行

国庆节来袭的寒潮,秋风瑟瑟,细雨凉寒。临近中午,快步来到单位食堂,刚一进入,便是一阵暖风扑面而来,各色菜肴更是让人垂涎欲滴,打上一份饭菜,坐在窗明几净的食堂大厅慢慢享用,一身暖意融融、疲惫尽消。望着窗外秋风细雨,才下意识到,又到深秋,而我进入郎溪农商银行已是第八个年头。

八年前的我,正在基层的梅渚支行从事柜员工作。

2015年的梅渚支行,网点较为破旧,是一家沿用了多年的网点支行。除了客户能看到的一面柜台,后面便是简单的设备间,那时候感觉最大的困难便是“吃”的问题。

因为银行上班的特殊性,所有的柜员中午都不能休息。那时候的梅渚支行没有单独设立食堂,员工就餐点安置在网点隔壁的一栋老旧的居民楼三楼。每每临近中午,都需要穿过网点和附近的商户。晴天还好,一遇雨天,特别是冬天下雪的时候,凛冽的寒风从耳边呼啸,雨雪打在身上,顿时觉得如进寒窖。好不容易到了食堂,也就一张小小的四方木头桌,一次仅供4人就餐,匆忙用餐后,又得立马冒着寒风替换其他同事。一来一去,吃饭时积攒的热量也似乎被这寒风“压榨”得所剩无几。如果遇到晚上开会、值班,就只能在附近买一份炒饭或者在营业厅内泡上一碗泡面应付一下。

条件艰苦,但有总胜过无。在梅渚支行,不少乐观老员工忆苦思甜道,有个吃饭的地方就不错啦,几年前咱们还没有食堂呢。然而,即便没有食堂,就餐不方便,郎溪农商银行的员工总是乐观而豁达,尽责尽业地坚守岗位,践行支农支小的职责使命,才有了今天的发展和成就。

2016年,总行打造“三好网点”的计划也提上日程,员工饮食起居、工作环境大大改善,乡镇老旧网点改造,并配备网点食堂。当梅渚支行网点改造完成后,支行长便迫不及待地带着我们年轻员工进去观摩。“这边是营业区,这二楼是咱们的小食堂,还有卫生间。”行长喜气洋洋,大家都沉浸在改造后的喜悦之中。

2017年,我所在的网点搬新址,崭新的营业区域配置了功能更加齐全的食堂,宽敞明亮的大厅,白色的大圆桌,丰盛的菜肴……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上新食堂更显得“高大上”。那一年的冬天,全县下着大雪,路面结冰,不少道路封闭,街上难得看到几个行人,商店也关了一大半,但咱们的小食堂仍旧热火朝天。食堂的阿姨还把自家菜地里种的青菜带了过来,说你们女同志就爱这口新鲜的蔬菜,现如今,哪里还有得卖哦。言语之间,竟是充满着对我们的宠溺。小小的食堂,却如同一个大家庭,那亲人般的温情在袅袅升起的蒸汽和明亮的灯光之中孕育成如家般的温馨。坐在二楼的小食堂里,吃着热乎乎的饭菜,看着窗外纷飞的大雪,暖意融融,竟有一股在家般的依赖,成为我多年来对冬天、对食堂最深刻的记忆。

一晃几年过去,总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从柜员到会计,再从会计到现如今的后台,虽然已不在梅渚支行工作,但每每得空回到梅渚路过单位的小食堂,仍然还会想起那年冬天纷飞的大雪坐在二楼食堂就餐的温馨场景。

近年来,全省农商银行系统关爱一线员工行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省联社党委高度重视,出台了指导意见,围绕提高薪酬福利、落实休息休假制度、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人文关怀、畅通职级晋升渠道等方面发力,推动了基层员工的待遇和基层工作环境持续改善。

在省联社的领导下,郎溪农商银行“三小建设”成效显著,特别是网点小食堂建设方面实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蝶变。小小的食堂,舌尖上的“温暖”,犹如一股暖流由舌尖涌入心田,激励着大家续写农信华章的决心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