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年02月07日 作者:郭超 来源:宣城皖南农村商业银行
“恭喜发财!”
“一个大元宝请进来……”
从我记事起,每年的大年初一,这段经典对白都要在家中上演一遍,父亲与母亲说了得有二十余年,可我每次听,还是忍不住笑出声来,如此的开门“惊喜”成了我们家庆祝春节的一个重要仪式。
父亲曾在信用社工作。而过去信用社夜晚都是需要有人值守的,除夕夜当然也不例外。父亲离家较近,基本上每年的除夕,他都选择留在社里守岁。年三十的一早儿,母亲按惯例为父亲备上两份茶食,以供父亲与同事消磨除夕夜的时光。年初一家家户户是要放鞭炮的,因父亲担心家中的女眷没有点炮竹的勇气,清晨与同事交接完便匆忙地赶回家中。而此时我们都早已整齐地穿戴好新衣,翘首期盼着父亲的那声“恭喜发财”,然后点燃红火的爆竹,这是我对农金人的年最初的体验。
在物质不是十分充裕的年代,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往往成了我们最美的期盼,一身喜庆的新衣成了我们最重要的欣喜,那时候的年充满着浓浓的甜味。近来却常常有人说,现在的年越过越没劲了,“年味”也越来越淡了。许是因为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年的日子不再是那么特殊,给普通人的感受冲击力不大,年“味”也就淡了些。但对于农金人来说,年还是那般忙碌,那般热闹,从未改变。农金人一直像战士一样坚守在前线,度过一个又一个不一样但又相似的年。
农金人的年是忙碌
“小张,赶紧坐下休息下,我看你的肚子应该快生了吧,可得注意咯!”镇上豆腐店的李奶奶拉着小张说道。
“奶奶,我不累,行长给我安排了最轻松的活儿。瞧,柜台里的同事们才辛苦呢!”
进入腊月之后,年味渐浓,小镇上的街道也慢慢热闹起来,银行开始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柜台外排起的长龙,大厅内热闹的乡音,客户止不住上扬的嘴角,到处洋溢着喜庆的年味。望着玻璃窗外长长的队伍和一个个焦急的脸庞,柜员们不禁加快了办理业务的速度,从清晨到黄昏,一刻也不停歇,为的是让乡亲们能早一些回家过年。
农金人的年是守候
“小何,今天是年三十,可以回家了,怎么看起来不太高兴?”一位常来办理业务的环卫工人问道。柜台里的小何眼圈红红的,像是刚哭过的样子。大堂保安忙解释:“小何的车坏了,她担心回不了家,按往常,今天办业务的人肯定多,这里也离不了她,这不急的哭鼻子了。”
小何家住隔壁市,回家车程需要一个半小时,每年都是年三十营业终了再驱车回家,像这样的农金守候人很多。对于许许多多在基层网点工作的农金人来说,年就是守候,是为了成全更多人的团圆。除夕,家家户户开始放鞭炮、贴春联,准备年夜饭,而农金人依然守候在工作岗位上,为每一位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户提供温暖的服务,为每一位客户送去新春的祝福。
农金人的年是初心
“小时候上学没钱找的是信用社,看病没钱找的是信用社,农业生产没钱找的是信用社,这过年回来有钱当然存信用社,信用社才是我们自己的银行。”一位回乡过年的乡亲与朋友的聊天中说道。虽然是些朴实无华的话语,但却十分温暖,作为农金人心中不免自豪,也更能体会到坚持与守候的那份初心。
当看着年迈的老人领取到了养老金;当看着辛苦了一年的乡亲拿着存单;当看着孩子们拿着崭新的压岁钱,他们满意的笑容,欢喜的模样……农金人的心里暖暖的。
年的味道是寒冬中的笑脸相迎,是夹杂着浓浓乡音的以目相送;年的味道是柜台里的默默守候,是柜台外的真诚笑容;年的味道是农金人手握手的相约,是农金人心贴心的服务;年的味道是农金人不忘的初心与担当,农金人的“年味”一直没有改变,是忙碌,是守候,更是一份不变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