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7日 作者:彭已怀 来源:安徽舒城农村商业银行
在安徽舒城,万佛湖波光潋滟,万佛山绿意葱茏,一个个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在这片生态福地上拔节生长;杭埠工业园里,机器轰鸣,高新技术产品整装待发,焕发着“智造”之光;而在一个个美丽乡村,老人们在家门口的银行服务点轻松领取养老金,脸上洋溢着安心的笑容……一幅有温度、有生机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这里徐徐铺展。
作为扎根地方的金融主力军,舒城农商银行紧扣“三色舒城”发展蓝图,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乡村产业,点亮百姓生活,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
金融执笔,描摹“三色舒城”新路径
舒城县创新提出“三色舒城”发展蓝图——以红色县城为核心,金色杭埠、绿色万佛山为两翼,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舒城农商银行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机遇,以金融为画笔,积极助力“领跑六安、链上合肥、融入长三角”的发展步伐。
成绩单是实力的最好证明。截至2025年9月底,该行各项贷款余额突破270亿元,居安徽农商银行系统县域行第3位,县域市场份额高达41.2%,持续领跑。在一场银企对接会上,县主要领导充分肯定了该行的作为,并寄语其“深化创新创造,始终与时代同行”,为深入实施“新千万工程”,奋力打造“三色舒城”汇聚汇聚更强金融合力。
科技金融,为“金色翅膀”注入创新动能
走进杭埠经济开发区的悦道食品公司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订单增长太快,资金一下子转不过来了,”企业负责人史先兵回忆道,“多亏了舒城农商银行那场‘及时雨’!”一千万信贷资金迅速到位,不仅解了燃眉之急,更稳住了订单,帮企业抢占了市场先机。
在这里,科技、产业与金融正形成良性循环。舒城农商银行针对科技型企业量身打造了“智造贷”、“园区贷”、“税e贷”等专属产品,覆盖企业从初创、成长到成熟的全生命周期。数据显示,该行对高技术制造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增速尤为亮眼,真正成为了地方创新发展的“助推器”。截至2025年9月末,该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9.26亿元,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2%;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6.1亿元,同比增长66.74%。
绿色金融,守护绿水青山的“生态底色”
“从几亩苗圃发展到今天的省级龙头企业,舒城农商银行是我们最可靠的伙伴!”德昌苗木的总经理詹文勇站在郁郁葱葱的苗圃中,感慨万分。累计超过650万元的资金支持,陪伴企业走上了以油茶产业为核心、产学研结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舒城农商银行将绿色金融提升至战略高度,不仅制定了详细的绿色信贷规划,更创新推出“绿色环保贷”、“节水贷”等产品,将信贷资源精准投向节能环保、新能源、生态农业等绿色领域,让“绿水青山”的成色更足,让“金山银山”的根基更稳。
普惠金融,让金融活水“流到田间地头”
在河棚镇,返乡新农人黄玉长夫妇精心养殖的走地鸡品质上乘,销路不愁,却一度因鸡苗和棚舍改造资金犯难。“真没想到,银行客户经理主动上门,很快就把10万元‘农e贷’办下来了!”黄玉长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这正是舒城农商银行深耕普惠金融的缩影。他们坚持“服务围着客户转”,通过“整村授信”工程,将无感授信、线上快贷等服务送至千家万户。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县所有行政村的签约授信,授信总额近64亿元,让普惠金融的阳光照进了乡村的每个角落。
养老金融,打造有温度的“适老”服务
“姑娘,太谢谢你们了!专门跑一趟,可解决我们家的大问题了!”张奶奶紧紧握着上门服务银行员工的手。面对老龄化趋势,舒城农商银行线上线下齐发力,全力打通养老金融服务“最后一米”。
全县45个网点均打造成“长春花”适老化服务示范点,爱心座椅、老花镜、轮椅、血压仪一应俱全。将“政务大厅”搬进银行网点,让老年客户“取个钱还能顺便办个事”。此外,他们还提供上门服务、零钱包兑换、防诈骗宣传等暖心举措。线上,专门优化的“乡村版”手机银行,让老年人也能轻松享受数字化金融的便利。这家银行,正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守护着最美“夕阳红”。
产业赋能,特色经济“绽放”乡村振兴梦
在茶乡晓天镇,新一代茶人陈世平接过父辈的接力棒,立志将“舒城小兰花”品牌发扬光大。“茶园要升级,品牌要推广,每一步都离不开资金支持,”陈世平说,“农商行提供的400万元,真是雪中送炭!”
如今,他的茶企已发展成集生产、加工、销售、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并带动周边200多户茶农共同增收。
同样动人的故事也发生在山七镇。全国人大代表张志菊动情地回忆:“2017年,是农商行那3万元扶贫贷款,让我买下了6头猪,走出了创业第一步。”如今,她的合作社已成为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的重要平台。
金融活水,润物无声。舒城农商银行用一份份贷款合同、一项项贴心服务,换来了田野间的丰收笑脸、产业园里的繁忙景象和农家小院的幸福时光。未来,这支“乡村振兴金融主力军”将继续挥洒汗水与智慧,在舒城大地上谱写出更加精彩的振兴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