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明创建 > 企业文化  > 正文

与书相伴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11日 作者:刘永久 来源:霍邱县联社

记得上初中时,一次去书店,看到书架上摆满各式各样的书。其中有一本书书名特别醒目,叫《春天来到鸭绿江》,我被那抒情的书名所吸引,可当时的书店,并不像现在是开架售书,可以随意翻阅,我也不知道书里写的啥,想买,又羞于囊中空空,只有怅然离去。后来,我又去过不少书店,可再也没有找到这本书;好在现在科技发达,在电脑里输入书的名字,很快得知,这是老作家雷加写的长篇小说,反映东北解放初期工业发展过程中复杂而尖锐的斗争故事,通过网络我订购了一本,圆了多年的梦想。

工作以后,有了固定的收入,我把买书读书当做生活的一部分,所购书籍大概分为两类:一是工作学习用的工具书,如《银行干部必读》、《中国文体实用大全》等;二是文艺类的读物,如《徐志摩抒情诗选》,张恨水的《啼笑因缘》、《金粉世家》。近几年,随着单位效益的提高,我的工资收入也逐渐增加,藏书的欲望更强了,买书也大方了起来,日积月累,书架上的书越来越多。

在我的书架上,有一本“特殊”的书,它是我的骄傲,那是一本《实用汉字字典》,是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奖励给我的。1985年,我在省内几家报刊上发表了十几篇“豆腐块”文章,被省农行授予优秀通讯员,86年初,省农行不仅给我颁发了奖状,还寄来了厚厚的这本书。

最让我珍惜的,是一些作家签名赠送的书,如著名军旅作家,矛盾文学奖获得者徐贵祥的《兵舍三味》、《历史的天空》;中国话剧研究所所长,著名传记文学作家田本相的《李何林传》;著名作家,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温跃渊《文坛半世纪》;著名女作家,诗人张怀存的《怀存看人》、《铅笔树》等。这些书,不仅体现了他们对我这个信合人的深情厚谊,更增添了我书房里的“书香味”。

藏书、读书对我的工作帮助很大。去年六月,在六安办事处举办的全市农村合作金融系统开展标准基层行社创建征文活动中,我写的《把我的微笑留给你》一文在征文评比中获了奖;2008年2月,霍邱县政府决定重新编撰《霍邱县志》,我负责编写农村合作金融机构1988年至2007年近二十年的改革和业务发展情况,由于内容翔实,资料丰富,受到县地方志办公室的好评。

人到中年的我,一有空闲就来到书架前,一杯清茶,一卷书。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书为伴,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