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年08月02日 作者:王丹丹 来源:安徽蒙城农村商业银行
近年来,蒙城农商银行按照地方政府关于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部署,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深度参与选点建设到全域建设的整个过程,着力创新推广“农e贷”“振兴e贷”等专属信贷产品,持续通过“四个三”工作法、“双A”评级法、开展延伸综合服务等工作举措,推深做实金融助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持续用金融活水浇灌乡村振兴美丽之花,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信用“串联”、金融“赋能”、群众受益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一)党建引领统筹谋划推进。坚持党建统领,不断健全“党建+促落实”机制,凝聚多方力量扎实推进信用村建设。一是党委“领建”抓推动,成立以董事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关于纵深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明确工作目标、步骤、措施,普惠金融部、业务管理部、信息科技部、电子银行部四部门协作,加强金融科技支撑、服务平台建设和金融产品创新,发挥“班子包片、部门包点”的联动推进作用;二是结对“共建”强合力,实行县镇村三级联络、结对共建制度,总行经营班子带领各部门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对接沟通,各网点负责人、客户经理与镇村干部联络协作,及时协商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和困难;各支行与辖内各村签订《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银村合作协议》,就普惠金融服务、整村授信等事宜,建立长期紧密的协作关系,共同建设银村互联活动室,适时开展“党建互联、金融互联、文化互联”系列宣传对接活动,形成“党建搭台、业务唱戏”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政银联动强化人才保障。一是选派人员参加县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专班,协同完成相关制度制定、典型案例宣传、业务培训辅导等工作;二是落实105名客户经理包村工作责任,将客户经理联系方式及二维码工作牌,张贴到各村活动场所显著位置,下沉一线积极配合镇村开展信息采集、乡风文明评议、信用等级评价、金融需求对接以及信用村创建等工作;三是择优推荐134名金融“村官”,县委组织部发文派驻到村任职,在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中发挥先锋引领作用,推动金融知识、金融活水与乡村治理的主动融入、深度渗透,当好基层治理的联络员、普惠金融的践行者、乡村振兴的助推手。
(三)广泛宣传做好动员引导。该行以厅堂宣传、外拓宣传、媒体宣传等方式做好线上线下惠农政策、守信履约、产品服务、典型案例等宣传工作。一是印制发放30万份政策产品宣传“明白纸”,实现信用主体宣传全覆盖;二是投放县域14条公交线路车体广告,实现辖内乡镇宣传全覆盖;三是通过电视媒体滚动播放宣传字幕、乡村大喇叭播放宣传音频、流动宣传车沿街宣传,村民文化大礼堂现场宣讲等方式,实现生活场景宣传全覆盖;四是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新媒体,实现网络渠道宣传全覆盖。
(四)三级包保抓好示范引领。找准党建引领与农村金融服务的切入点,充分发挥银村基层党组织党建互联作用,以打造第一批42个示范村为抓手,积极推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银村合作协议落地实施。根据县委、乡镇主要领导对全县第一批36个行政村进行包点、重点培育打造成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示范村的工作安排,该行实行总行党委班子成员、支行行长、客户经理三级包保示范村制度;其他没有县选示范村的支行,积极对接镇村领导,自选6个示范村,由支行行长、客户经理包点打造建设,进而总结经验,全面辐射推广到其他所有行政村,一村一策着力打造“信用好、产业强、治理优”的示范村。
(五)科技赋能优化线上服务。该行打造一个平台、三个系统,充分发挥金融科技赋能“三农”信贷服务作用。一是创新推广“金农马上贷”线上申贷平台,实现客户扫码在线申请、在线认证、系统自动准入,系统平台监测办贷进度、收集客户对办贷服务的评价,提升客户阳光办贷便捷体验度;二是打造“信贷工厂”系统,全面推进信贷产品线上标准化,健全“4+N”e系列信贷产品体系,并与亳州市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服务平台互联互通,运用数字化、人工智能技术,为“三农”群体进行无感授信,用信时除了签订面谈面签承诺书,借款人无需再提供身份证件、房产证、营业执照等贷款手续;三是打造客户精准营销系统,有效整合利用党务政务数据、行内历史数据、征信数据等资源,为客户精准画像和量身定制授信,为营销人员配置205台移动PAD,借助移动办公设备,“让数据多跑路,让客户少跑腿”,为县域信用主体提供线上便捷融资服务;四是打造贷款利率定价系统,改变传统的单一产品统一定价模式,根据客户信用状况、与本行合作情况等,实现逐户差异化定价,着力降低客户综合融资成本。
(六)下沉融入精准对接需求。一是开展“五进”精准服务。总行牵头部门完成全县信用主体是否授信数据匹配,逐户明确主办支行、对接人,各支行成立以负责人为组长的服务小组,利用拎包银行“五进”活动,逐一对接辖内信用主体,全面掌握其经营管理情况、资信状况和资金需求,做好入户调查、建档立卡、政策宣传、评级授信等金融服务,同时将无贷户作为走访重点,实行白名单预授信管理,加快无贷户向首贷户的有效转化,持续提高授信覆盖面。二是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站建设,已在楚村、小涧等6个乡镇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普惠金融服务窗口,为涉农客户提供业务咨询和受理,实现金融服务与政务“一窗受理,业务联办”;针对初创阶段的新农经营主体,创新服务机制模式,统筹安排城区网点一名柜员、一名信贷客户经理,在智慧城市行政服务中心轮流值班,向新注册登记的新农经营主体提供账户开立、资金结算、授信用信等一站式免费金融服务。三是实施差异化金融服务。扎实推进A级及以上信用主体授信全覆盖,对B级客户的生产经营资金需求,充分运用线上线下信贷产品精准对接;对C级及以下的客户加强相关政策及守信履约宣传,积极引导培育其早日成为信用户。四是推广专属信贷产品。创新推广“农e贷”“振兴e贷”专属信贷产品,降低信用主体融资成本,提升信贷服务普惠度,目前纯信用“农e贷”已向信用农户授信1.4万户、金额12亿元,“振兴e贷”已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授信268户、金额5.4亿元。五是延伸金融服务触角。聚焦“老弱病残孤”低收入特殊群体,在全县示范村或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行政村,积极布放“惠民宝”等便民服务机具,同时各支行每周开展不少于1天的在村金融服务,将小额存取款、挂失补卡、开户、手机银行办理、社保卡激活等基础普惠金融服务送到村民家中;搭建“三资”管理系统,为各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开立账户268个,为村级产业发展提供资金结算、贷款授信等综合服务。
(七)创新机制实施金融激励。一是“双A”评级完善信用评价。该行授信审批时,充分参考政府平台系统对农户、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信用评价结果,同时依据行内风控模型和评级模型,全面评估借款人的资质、业务合作情况、实际贷款需求、还款能力等,将行内评级结果与政府平台系统评级结果合并,强化信用评价动态管理,实行“双A”评级机制,将综合评级结果作为授信额度和利率审批的依据,提高授信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二是落实信用激励金融措施,对A级及以上信用主体积极落实减免办证费用、降低利率、无还本续贷、财政资金续贷过桥等金融助企纾困、稳经济系列政策,助力市场主体克难发展,对达到规定月交易金额的信e付商户,给予手续费全额补贴。三是做好免费场景服务。为信用主体及其家庭成员免费办理三代社保卡、手机银行,以三代社保卡为载体,推进手机银行服务“户户通”;“金农信e付”收单业务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免费的支付结算服务;利用“社区e银行”等省联社移动服务平台,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养殖大户搭建农产品快捷销售渠道,助力县域特色农产品销往全省市场。
至6月末,该行实现辖内行政村整村授信签约率100%,农户信息采集率84%,授信率达到52%;金融服务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走深走实,累计向全县A级及以上的信用农户授信12.96万户,较年初增加6347户,授信率57.1%,较年初提高6.07个百分点;向全县建档的新农经营主体授信3916户,较年初增加325户,授信率72.53%,较年初提高5.9个百分点;累计向信用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累计发放贷款153.2亿元;三代社保卡发卡量45.8万张,占全县总发卡量的90%,手机银行用户突破50万户,每月代发各项支农惠农资金1.9亿元,惠及群众达98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