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年11月17日 作者: 来源:
公司农户信用社紧密相连 小额信贷与产业规模结合
当前农村农户分散、经营规模过小,而且土地、房屋等不能作为抵押,按照政策规定,很难得到相应的信贷发展资金,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庐江县信用社针对实际,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村小额信用贷款的新办法,及时推出"公司+农户"和"公司+农户+ 合作组织"等新的小额信贷新模式,使公司、农户、信用社三方利益主体紧密相连,不仅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的发展,而且有效地化解了不良贷款。此举,得到了中国人民银行巢湖市中心支行的充分肯定。
庐江小额贷款操作流程是:县联社对公司进行信用等级评定,确定其为养殖户的贷款担保能力和担保额度;公司与农户签订养殖服务协议;养殖户向信用社申请小额信用贷款;信用社审批并根据贷户的实际发放贷款;贷户进行养殖大棚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公司购买种苗和饲料。
新的小额贷款模式一是有效地解决了养殖户的信贷资金需求,扩大了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投放。郭河信用社辖内农户数为9226户,向信用社申请贷款的规模养殖户126户。如按原农村小额贷款规定最多只能发放126万元,这不仅限制了信用社的有效信贷供给,对规模养殖户来说也是杯水车薪。新的模式突破了传统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授信额度方面的局限,信用社将每个养殖户的授信变为对养殖公司的整体授信,扩大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规模和单个养殖户的信用额度,解决了养殖户生产资金贷款抵押不足的问题。目前,该信用社按"公司+农户"累计给126户贷款454万元,扩大了3.6倍。
二是增加了信用社贷款利息收益,降低了信贷风险和贷款管理成本,提高了农民收益。由于新的贷款模式将公司、养殖户和信用社三方利益主体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使得小额信用贷款有了双重保障,大大降低了贷款的风险系数,郭河信用社所发放的百笔新贷款未发生一笔不良贷款。
三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信贷资金的社会效益。由于新的小额贷款模式是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基础,将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原料生产和供应环节作为信贷支持重点,所以有效地解决了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农户与公司生产资金不足的矛盾,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
农村小额信贷的创新之举
一方面,如今农民的信贷需求不再满足于零星生产、生活式资金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土地、房屋等固有的资产不能抵押,形成了贷款担保难。这就形成了当前"三农"工作中的一道资金上的瓶颈。怎样做好农村信贷工作,适应当前农村生产生活资金的新需求?庐江县信用联社通过加大信贷工作创新力度,推行"公司+农户""公司+农户+合作组织"的小额信贷新模式,取得了一举多赢的良好效果,有效地化解了这道难题,值得各地借鉴。
首先,它突破了传统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授信额度方面的局限,是一种创新之举。新模式将对每个养殖户的授信,变为对养殖公司的整体授信,不仅解决了养殖户生产资金贷款抵押不足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有效地扩大了贷款的信用额度,并因此而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其次,它也有效地防范了信贷风险,增加了信用社贷款利息收益。由于新模式将公司、养殖户和信用社三方利益主体紧密联系起来,使得小额信用贷款有了双重保障,大大降低了贷款的风险系数。同时,将养殖公司作为一个信贷单位来进行信贷调查、评信、监督管理,也降低了信贷管理成本。
庐江信用联社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在农村农业农民急需有效的资金来发展生产,进而拉动内需的现实情况下,只要紧紧围绕地方资源和特色,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就会找出更多更好的支持"三农"工作的信用贷款渠道。也只有不断地开展创新,才能推动我市"三农"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保障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新华网链接: http://www.xinhuanet.com/chinanews/2008-11/14/content_149182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