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传真  > 正文

颍东农商银行“三坚持”优化“三农”服务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29日 作者:张震 来源:阜阳颍东农村商业银行

今年以来,颍东农商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监管部门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加快信贷支持,强化协调联动,优化服务模式,全力拓宽农村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高效满足辖内“三农”金融服务需求。

坚持市场定位,擦亮服务“底色”。一是围绕乡村振兴,强化信贷支持。6月末,全行涉农贷款余额127.32亿元,涉农贷款占比达45.7%,累计投放涉农贷款31.9亿元,为2.78万农户提供贷款56.75亿元。二是围绕党建引领,强化科技创新。以党建引领信用村为主线,依托“农业大数据+金融科”手段,充分发挥资金、技术和网点优势,通过搭建一个党建引领信用村创建管理平台、研发一个专属信贷产品“农易贷”等“四个一”建设,全面实行整村、整乡、整镇授信。至6月末,全行农易贷用信户数4322户,用信笔数8530笔,贷款余额2.19亿元。三是围绕龙头企业,强化金融服务。进一步完善和推进政银担合作、推动“林权”抵押贷款,加大农业龙头企业等金融支持,推广“产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体+”等产业带动模式。至6月末,全行发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2954笔,余额6.45亿元,其中: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余额3.16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贷款2.34亿元,种养殖专业大户0.95亿元,发放“林权贷”1.58亿元。

坚持精准对接,提升服务“成色”一是聚焦重点人群,助力农民增收。扎实做好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投放、续贷、展期工作,规范信贷资金发放和使用,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支持脱贫人口发展生产稳定脱贫。与颍东区融资担保公司合作,进一步扩大创业人员覆盖范围,支持外出务工返乡人员、易返贫人口和农村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发展产业、参与就业,加大常态化信贷帮扶力度。同时,为解决现有涉农资源资产化难、农户担保难问题,积极推广“农易贷”等信用贷款,为农民增收注入金融活水。至6月末,全行累计向7634户农户及农村经营主体,发放农村小额信贷、“创业贷”等各类涉农贷款18.25亿元。二是聚焦重点项目,助力乡村建设。至6月末,累计发放乡村建设行动领域贷款1.09亿元,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域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项目建设运营提供有力信贷支持。三是聚焦减费让利,助力三农发展。在不断完善三农业务的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尝试通过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实现三农业务单独台账管理,有效核算三农业务的经营成本和利润情况,制定并向下发《颍东农商银行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等,进一步明确了涉农贷款在贷款定价上给予优惠,较一般贷款低150个BP,同时为鼓励农村支行加大乡村振兴金融支持力度,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中存款成本定价较城区支行高60个BP,有力提升全员支持三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坚持客户至上,彰显服务“本色”一是强化组织机制建设,提升三农服务质效。组织架构、人员配置及政策资源三个层面进行了调整与变革。在每个乡镇支行特设三农服务中心,专营三农金融服务,并进行全面授权,农村支行在授权范围内自主办理贷款调查、审查、审批;配置专职客户经理50余人,并加强专业知识、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力度,提升“三农”服务队伍的作战能力;配套政策资源与绩效考核,并在人力资源调配、人员选拔评优等方面向三农金融服务需求大、业务多的支行进行倾斜。二是支持新型经营主体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围绕粮食种植、绿色蔬菜、特色养殖三大主导产业,聚焦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注重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主动开展办理收粮贷兴农贷等业务,积极拓宽农业主体融资渠道加强与政策保险公司合作,促进农村各产业间融合发展。至6月末,累计发放“收粮贷”97户、金额7378万元;“兴农贷”215户、金额5184万元;与省农担集团合作,推出劝耕贷及涉农贷款批量担保业务,累计向4920户农户,投放贷款12.87亿元。三是传承新时代背包精神,落实三农送贷上门。秉承“背包传统”,信贷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及村两委会,并定期驻村办公等,充分运用手机银行、移动便民终端等移动设备,从“土背包”到“科技背包”,延伸农村金融的服务半径,基本实现了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们的“服务背包”。同时,主动对接地方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及时掌握并分析研判农村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客户、个体工商户等数据信息,并按照“属地划分、便于管理”的原则纳入网格管理,分配至支行及客户经理,全面摸清“三农”客户资金需求,做好配套资金送“贷”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