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明创建 > 文明风尚  > 正文

浅谈农信社信贷风险管理

发布时间:2007年08月29日 作者: 来源:

 

    受组织安排,我与全省79名信合同仁于6月25日分赴合肥市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等五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挂职学习,我被分配到中国光大银行长江路支行学习。在挂职学习期间,聆听了大学教授、商业银行资深工作者、银监局领导的授课,授课内容涉及银行风险管理、银行市场营销、企业文化建设、内控制度建设等,切身体会了光大银行的管理经验,零距离的与光大银行的员工进行了沟通和学习,获益匪浅。

    据悉,光大银行合肥分行今年上半年的不良贷款率仅为0.622%,在慨叹之余,农信社贷款管理的确要从诸多方面以一种全新的模式来管理。笔者就农信社贷款中存在的问题和贷款风险管理谈一点看法。

    一、牢固树立审慎稳健的信贷经营理念

    在信贷业务经营管理中,要真正处理好业务发展与规范管理的关系。业务发展是农信社追求利润的客观要求,规范经营则是保证各项业务长期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从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开展的案件专项治理活动中的相关情况来看,由于少数人的违规操作,贷款损失相当大,相关责任人和相关领导也受到了严厉的处罚,甚至断送了自己来之不易的职业生涯。在令人扼腕痛心之余,我们从事信贷工作的所有人员,特别是各个管理环节的同志要切实贯彻“稳健、审慎、规范”的信贷经营管理理念,全面规范信贷发放、收回的各个环节的管理行为,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杜绝各类短期行为和粗放管理

    要进一步明确各级机构和部门在操作风险中的管理职责,特别强调业务部门、操作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以及审计稽核部门共同构成的操作风险的“三道防线”,突出业务部门作为“第一道防线”的重要责任,着重强调各级机构负责人对操作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以及每个岗位、每位员工都是风险的管理者和承担者的风险文化理念。

    二、提高信贷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严防道德风险

    信贷业务是农信社的主要业务,信贷人员也应该是信用社中素质最高的业务人员之一,操作风险的防范归根结底是信贷人员职业素质的问题。因此,造就一支具有现代风险经营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信贷业务知识、过硬的风险识别能力的高素质队伍是防范信贷风险的重要保障。

    由于历史的原因,当前农信社信贷从业人员相对年龄偏大,知识老化,风险防范意识、识别风险能力相对薄弱。为此:一是要对信贷员进行风险意识教育,通过对风险的有效管理可以创造价值,任何利息收益都不能弥补本金的损失,利息是小小的,本金是大大的,最大的风险是缺乏风险意识等;二是要对信贷从业人员的职业道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大力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拒腐防变能力。要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使信贷人员充分意识到法律严肃性和权威性;有针对性地加强评级、授信、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管理、风险预警等信贷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信贷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加强对信贷从业人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从心灵深处筑起一道拒腐防变的堤坝,教育员工过好金钱关、权力关、美色关等,抵御来自各个方面的诱惑,许多案例显示,银行的资产质量不高,固然有许多客观因素,更多的还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三是逐步建立信贷员上岗资格认证制度。针对当前农信社信贷员队伍的现状,努力提高现有人员素质的同时,分批淘汰一些综合素质较差的员工,同时加快引进、培养一批合格的信贷人才,不断提高信贷人员素质。

    三、健全各项规章细则,强化执行力度

    我们知道,经营好一个企业,尤其是经营货币的银行企业,首先是设计出一套科学的、切合实际的、操作性强的制度。完善操作流程和操作管理制度,对于基层信用社来讲,特别强调的是制度设计一定要讲究实效性、实用性、缜密性,实践证明:抓好基础管理和流程设计是解决操作风险的基本方法。通过修补有缺陷的流程、规则,阻断操作风险的其它诱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其次就是强化对制度的执行力。再好的制度,没有人去认真执行或变通执行,那么制度也只是一纸空文。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通过层层签订贷款风险防范责任书使风险防范责任目标与目标个人利益直接挂钩,强化各级员工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同时,各级管理人员要认真履责,敢抓敢管理工作,以身作则,从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于检查暴露的问题、管理漏洞和事故隐患,要及时处理,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使负有检查、督促、管理职责的部门和审计监督部门,认真履行事后监督责任,增强检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改正问题比发现问题更有价值。发现问题很容易,但是发现问题的目的和价值在于改正,如果不能改正,所有的发现都等于零。过去我们在各种检查上耗费了大量精力,但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因此要非常重视整改问题,将整改提升为一个管理概念,设计出相关流程、反馈机制和考核机制来建立科学的纠偏和纠错的长效机制。


    在严格执行制度的问题上,还要摒弃过去那种传统的管理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的信用社在市场拓展中重营销轻手续,把工作重心放在营销部上,手续没有合规到位;由于基层网点人少事多,基层单位负责人因此对管理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以致该发现的问量发现不了,致使操作风险发生。还有一些基层社员工情面大于制度,重信任轻原则,以信任代替原则,也极易引发操作风险。凡此种种都证明了一个问题,制度执行不力是信用社操作风险频发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