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年09月29日 作者:黄明 来源:安徽太湖农村商业银行
近期,省联社专门成立史料征集工作组,抽调安排人员,开展史料及实物征集活动,筹建设安徽省农金文化展览厅,全面展示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系统几十年的发展历史特别是省联社成立十周年来的改革发展成果。作为一名基层行社信息宣传员,笔者认为,建设属于安徽农金的文化展览厅,广泛开展史料及实物征集活动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彰显了省联社发展不忘历史、立足当前实际、谋划未来的长远视角和广阔胸襟。
通过开展史料及实物征集活动,建设安徽农金文化展览厅,能够让全系统接受一次深刻的农金历史教育。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到农村信用联社,再到农合(商)行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在江淮大地,安徽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史既是一段曲折前进的改革史,又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奋斗史。既见证“三农”的发展历程,又见证了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温故而知新,既往方能开来。省联社此次在全系统广泛开展史料及实物征集活动,建设安徽农金文化展览厅,可以让全系统在征集史料和实物的过程中、在与系统内退休老职工和合作老客户的交流沟通中回顾历史、品读历史、总结历史,寻找到安徽农金发展的“脉络”和“源动力”,让全系统员工特别是近年新招聘大学生员工加深对安徽农金发展历史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全系统职工的职业自豪感和荣誉感。以此次文化展览厅建设和史料及实物征集为契机,认真梳理安徽农金发展历程,在全系统广泛开展农金历史教育,在全系统形成富有特色的农金文化,进一步提升全系统凝聚力,加快发展步伐。
通过开展史料及实物征集活动,建设安徽农金文化展览厅,能够有效促进全系统更好的发扬传承安徽农金历史精神。在安徽农金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原来的农信社,还是现在的农合(商)行,独有的农金系列精神都一脉相承。通过开展此次史料及实物征集活动,我们能够在老农金人曾用过的挎包上,看到让我们一直引以为豪的“背包精神”。从小小的挎包上,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个老农金人走村串户,在田间地头、厂房农舍,一块石板、一条板凳,为农民、工商户、中小企业办理业务的感人画面;通过开展此次史料及实物征集活动,我们能够在那刻上时代烙印的股金证上,看到已经融入我们农金人血液里的“合作精神”--农信社成立之初,社员们你一分,我一角,集资入股,成立了最初的资金互助组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改制后的农信社,行不改名座不改姓,改制不忘根、不舍本,“合作精神”早已深深扎根于农金人的心中,融入了农金人的血液里。“信用无价,合作情深”,不仅仅是句口号,更是对血浓于水、鱼水深情的真实写照。“安徽农金”品牌创立后,“诚信相约、共谋发展”的品牌标识语更鲜明地诠释了这种“合作精神”。通过此次史料及实物征集活动,我们能够从各时期的报表、业务凭证、业务处理系统、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变化,看到一代又一代农金人书写业务快速发展、信息科技进步、队伍素质提升的传奇故事,饱览农金人的“奋斗精神”。通过此次史料及实物征集活动,我们能够从与几个关键时间节点和管理体制变革有关的重要历史文件中,感悟到农金人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通过开展史料及实物征集活动,建设安徽农金文化展览厅,能够有效展示全系统改革发展的成果和良好形象。农信社发展到如今的农商行,从成立之初名不见经传的小型农村合作组织到如今的地方经济发展中支农支小“主力军”,成绩斐然。如今,全系统大部分行社都已占据当地存贷款市场份额首位,成长为驱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全系统外部形象建设也卓有成效:如今的农商行也有了可与各大股份制商业银行媲美的宽敞明亮、装修大气的营业网点,业务处理实现了数据自动高效切换,全系统员工素质飞速提升,地方政府授予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先进单位”、“纳税大户”、“首善银行”等殊荣飞进了系统内各行社……而这些,都迫切需要通过合适的方式去展示,帮助提升市场资源集聚效应。
通过开展史料及实物征集活动,建设安徽农金文化展览厅,清晰展现安徽农金系统改革发展脉络,凝聚改革发展共识,加快系统改革发展步伐。农村合作金融系统在历史上的每一个关键时间节点,管理体制的每一次重大变革,无不是经过了艰辛的探索和反复的论证。在吸取教训的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而每一次的改革,无一例外都是适应当时特定的环境和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而推动的。如今,省联社提出要打造“内控好、服务好、效益好”三好银行,推动省联社自身改革就是在充分考虑到全系统83家农村金融法人机构即将全面改制成农商行的大背景下,要积极创新、主动求变、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采取的自我革命举措。安徽农金人的务实改革精神必将为推动全系统改革发展的加速器、催化剂。通过开展此次史料及实物征集活动,建设企业文化展览厅,全面梳理全系统改革发展历史,必将凝聚起加快发展、推动改革永不止步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