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传真  > 正文

合肥科技农商银行:“金融+科技”双向奔赴 赋能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25日 作者:周天然 来源: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

近年来,合肥科技农商银行聚焦科技金融,不断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新途径、新机制,推动金融与科技双向奔赴,赋能新质生产力,截至2023年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02.33亿元,在公司类贷款占比近25%;户数1133户,在公司类客户中占比近半,已实现“百亿千户”的阶段性目标。

创新机制优化服务 助企“轻装”发展

针对科技型企业“轻资产、高成长”的特征,合肥科农行创新服务模式,优化内部机制,形成了契合科技型企业需求、符合业务实际的科技金融“365服务体系”。

架构上突出“三专”。组建全省法人银行首个专业条线部门——科技金融事业部,组织推动科技金融工作落地实施。设立专营特色机构——高新分行,采取差异化的考核政策,赋予审批权限,先试先行特色产品,打造业务拓展前沿阵地。培养专属服务团队,汇聚经验丰富、专业高效的客户经理和审贷官队伍,多维度推进业务发展。

经营上坚持“六单”。建立健全“六大机制”,即单独的信贷计划、客户准入、授信管理、风险定价、风险容忍、激励约束机制,着力降低科技型企业准入门槛,弱化担保抵押,给予利率优惠,并加强考核激励。

产品设计上聚焦“五大融资难题”。针对科创企业融资中普遍存在的无抵押、高成本、急周转、初创期和续贷难五个“卡脖子”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发“门槛和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四大系列特色产品20余款。

多方协作凝聚合力 打造科行“样本”

“新”而行,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合肥科农行发挥金融引导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源投入科技金融领域,合力为各类主体创新创业提供强大的资本支撑,助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银政合力扩大服务广度。与合肥市“信e贷”平台合作,成为首家推出线上政信贷业务的银行,截至2023年末,“政信贷”线上业务累计投放超5.5亿元。政银合作、量身定制,先后推出科大硅谷(蜀山)贷、战新贷、青创贷、瞪羚贷、科创贷、高企贷和科技贷等产品,基本实现合肥市各县区全覆盖。

银担携手提升服务速度。积极对接安徽省科技融资担保、兴泰融资担保等机构,成为首个推广“见贷即保”业务模式的银行。“见贷即保”业务模式下,担保机构不再重复尽调,银行审批通过后直接给予担保,这一模式既简便了企业融资流程,也节约了时间成本。与此同时,反担保方式无需提供抵质押物,缓解了科技型企业“轻资产、无抵押”的融资难题。截至2023年末,全行见贷即保业务累计投放超36亿元。

银投合作强化服务力度。主动加大与市种子基金、天使基金等股权投资机构的合作,通过“客户互荐、资源共享”,采取“先投后贷”和“先贷后投”两种模式开展投贷联动。开发“投联贷”产品,将投资机构的投资行为作为重要的授信参考,追加合理的风险缓释手段,形成相对标准化的信贷产品,提升投资机构“客户互荐、信息共享”的动力,深化业务合作,满足科创企业“股+债”的多元化金融需求。

银信联合拓展服务深度。探索数字技术在科技金融领域的应用,与合肥征信公司联合构建“研值分”评价模型,为科技型企业准入、授信审查等提供量化参考;提升“平台+数据+模型”的运用能力,主动对接政务数据信息,深度挖掘企业数据价值,自主研发适合区域市场的数字化风控模型,推动展业模式由“专家经验型”向“数据驱动型”转变。

响应号召紧跟政策 做好示范引领

合肥,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引育了众多科技型企业。作为地方性银行,合肥科农行聚焦区域发展,紧跟政策导向,找准发力方向,积极推广特色服务模式,着力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

“贷投批量联动”业务首批试点银行。该业务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主导,聚焦“政府引导基金已投或拟投的种子期、初创期科创企业”,按照“批量推荐—分级评估—协同授信—贷投联动—贷款发放”的运作机制,打通了金融服务科技企业的“最早一公里”。合肥科农行作为首批试点银行,通过高新分行先行先试,并复制成功经验,成为肥西县、蜀山区“贷投批量联动”业务试点行。截至2023年末,该行已累计发放贷投批量联动业务近百笔,金额近3亿元。

“共同成长计划”业务首笔落地银行。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提出“共同成长计划”后,合肥科农行第一时间响应省市部署、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第一时间制定业务方案和操作流程,落地全省第一笔“共同成长计划”贷款,以信用方式为合肥国研汉因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授信1000万元,打通科创金融服务中“风险收益不匹配”的堵点难点。截至2023年末,合肥科农行已与300余家企业签署协议,协议金额4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