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年07月05日 作者:陈晓翠 来源:合肥科技农商行城北支行
六月,清风徐徐,红日清朗,久违的风轻云淡,照红了樱桃,映绿了芭蕉,心情如花半开,如月半拢的醉意,一团和气。就这样韶山红色之行开始了。
在途中
从“唯楚有才,于斯为盛”的湘之都长沙到韶山,大概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车奔驰在一片葱绿的田间公路上,眼前的景色如渲染的水墨画,充满了别样风情。小鸟儿在枝头上,展开婉转的歌喉,蹦着跳着唱着叫着,奏起了百鸟争鸣,唱起了盛世欢歌,舞起了百鸟朝凤,《书益稷》曰:“箫韶九成,引凤来仪”,韶山的得名,竟如此契合。指尖触在微凉的玻璃窗上,一阵微风吹来,吹落了滴滴清凉,吹落了残花瓣瓣,吹落了纷纷扬扬的榆树钱,觉得恍惚之间,这里仿佛来过,原来喜欢有时就是一种心情。
初印象
韶山,这个曾经只停留在字面的地方,豁然就在眼前,片刻恍惚,一路上无数次幻想过韶山的模样,理应是雄浑险峻,印染着大块大块的鲜红,如共和国飘扬的旗帜,如三月盛放的杜鹃,映山河一片,却不想是这样秀美灵气。抬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青翠欲滴的绿色染成的山峰,一座连一座的山,一道接一道的梁和一个挨一个的岭,青山的尽头是绿与蓝相接的天空,绿的山,蓝的天,纵横交错的沟沟叉叉,清澈见底的涓涓溪流,原来“人杰地灵”就是这样。
主席铜像
艳阳当空,鲜红耀眼,掩不尽的灿烂夺目。周山环绕,郁郁葱葱。正中伟岸的雕像微微挥手,“人民万岁!人民万岁!”余音缭绕,不觉间六十多载的光阴已远逝,岁月留下的是无尽缅思。
大理石炙热的气息阻挡不了虔诚的人们,黄白相间的花圈相应成影,影子里是一颗颗炙热的心。我站在铜像前,随着人群,双手合十,虔诚默祷。日月同辉,相信存在过,哪怕只是瞬间,无关乎其他,也许只是种执念,这个伟大的领袖,本来就活在人民心里。
主席故居
沿着蹒跚的柏油小路,缓缓而上,阳光从叶缝中偷偷溜下,洒落一两点光斑,微风徐来,银杏花散散飘落,一地芬芳。远远看见故居门前摇曳的长长人流,主席,您年少时恣意洒脱的宁静小屋是这般热闹。
人群顺着一条石径小道而去,路两旁的垂柳散发出青绿色的光,垂柳笼罩着一方池塘,与池塘相映成趣的就是古色古香的南岸,这个承载了主席少年时光的私塾。恍惚间,一个少年,悄然走来,轻盈的嗓音响起,“天井四方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这方天地始终不能容纳少年远大的志向。南岸,只是一个岸也不是一个岸,它或许只是让少年暂时歇脚的地方,而后投入到更大、更远的激流中去。
斜阳西下,从田埂上走过。目光流连在庄稼地里,虽一片萧然,却遥想毛泽东少年时曾在门前的庄稼地里干农活,忍不住想,那双少年的手怎样地在这些庄稼上游动。生在农家,却志存高远,生在乱世,却心系百姓。浮光掠影,转眼间已是百年。
后感
君可见,赏尽天下美景也只是沧海一隅;
君可见,映山红花开一世也只为一季绚烂。
旧景犹在,年年花开,只是物事人非。不变的是风景,变的也许只是心情,留下的是轻轻的感念,感谢能生活在当下,可以如此笑叹一声,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