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5日 作者:何家玉 来源:金寨县联社
十一长假,又值婚期,很早以前就想去江南走一走,去看看江南水乡人家的惬意生活,感受鱼米之乡的丰饶和富足。决定去乌镇是因为有同学的盛情邀约,能够找到一个如此贴心可信的“导游”,不去真是亏了。
喜欢乌镇向往乌镇源于我的偶像刘若英,闲暇时间无意间从电视上看到了乌镇的宣传广告,竟是那样的古色古香,让人遐想。每每看到广告我就从心底羡慕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周围环境是如此的宁静与安详,肯定会长寿的。因为在那里,感受不到时间的压迫、生活的压力,像是到了人间仙境。正如刘若英所说:“在那里宁静的可以让伤感隔离,时间真的不曾改变什么,放开手,放走烦恼”。在你真正到达那里之后,走在狭窄的青石板路上,你的思绪会跟着眼前的景象飞出好远,想象着清晨在河边浣洗衣服的少妇、集市上挑着货物赶集的村民、傍晚坐在门边聊天的老奶奶。在这个安静的乌镇,如果不是如织的游人在眼前晃动,我也以为我也穿越到晚清抑或是民国时期。
乌镇有东栅西栅景区之分,没有两三天时间,乌镇里的景点是看不完的,乌镇东栅景区、西栅景区景点密布。作为江南的水乡小镇,乌镇至今还完整地保存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在这里,桥成了连接河对岸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建筑。乌镇的桥有一百多座,走上几十步,就能踏上不同样式、不同风格的石板桥。不知道以前这里的村民是不是来往密切,竟在不宽的水面上建上如此多的桥。而今,这里因为旅游开发的缘故,很多土生土长的农户都已经搬迁出去了,留下的都是在这里经商的商人。
出门游玩,特色小吃肯定是不能放过。当您走在乌镇的石板街上,如若快到中午,你会在街上闻到臭臭的豆干味儿。这里的臭豆干不同于我们路边小吃摊上的豆干,这里的豆干一旦炸出来就直接送到食客手中,餐桌上摆满了各色调味,随顾客口味自行调制,所以你肯定能吃到不同的口味。除了臭豆干,乌镇还有青团、姑嫂饼、熏豆茶、定胜糕等,其中的一些美食还留下不少趣事传说,让游客不仅饱了口福,还赚了耳福。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乌镇人对于吃都这样的讲究,对生活是那么的与世无争,难怪会出了这么多的名人大家,文学巨匠茅盾、银行家卢学溥、新闻学前辈严独鹤、旷代清才汤国梨、农学家沈骊英、漫画家丰子恺、著名作家孔另境等一个个乌镇名片,把乌镇的形象丰满起来、升华起来。这里的一桥一屋、一花一木、一砖一瓦仿佛都有他们的影子,不能分开。
不知不觉,三天很快过去,当我们踏上归程,望着渐渐远去的乌镇,心中觉得不舍,这里的一切如果能够带走多好,可惜我们只是过客,正应了徐志摩的一首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带不走的是这里的风土人情,但我们却领悟到了这里的人们生活的心境,那就是——与世无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