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8日 作者:省联社 来源:安徽日报
电话也能申请贷款?只要打个电话,两天内就有信贷人员主动到家里来了解信贷需求。这可不是天方夜谭,这是出现在我省桐城一种全新的贷款申请、受理方式。
在桐城,只要直接拨打桐城农村合作银行“个人贷款中心”贷款申请热线电话或登录该行网站,就可以申请贷款。
桐城农村合作银行给这个产品起了一个非常贴切的名称——个贷直通车。
这种贷款模式是个人直接向该行总部申请,总部直接调查、直接放贷,实现了从申请到放贷一站式、直通式服务,使金融网点全面覆盖到每个村庄、每户居民。
该产品推广一年多来,较好地满足了当地城乡居民的贷款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桐城农村合作银行“个贷直通车”只是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结合市场和实际需求,自主创新成果的一个代表。
安徽是全国第二批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省,2004年12月以安徽省联社成立为标志,正式推开各项改革工作。五年多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省联社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探索构建新的管理体制;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积极推进法人治理结构建设;以转换经营机制为主线,全面推行劳动用工制度和薪酬制度改革;以制度建设为重点,逐步规范经营管理,强化风险控制。
到目前为止,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产权制度改革逐步深化,按照现代银行制度的要求,83家县 (市)级法人联社中已经有41家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成立了农村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83家行社的经营机制转换取得成效,各项管理逐步走向规范,风险控制能力大大加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良性机制已经形成,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地位进一步稳固。
作为历史悠久,服务“三农”时间最长的地方金融机构,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充分认识到推动金融服务创新,尤其是农村地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在推动产权制度改革和经营机制转换的同时,全系统始终坚持走创新之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倾情服务“三农”。
创新系列品牌力争“三农”服务全覆盖
安徽省联社是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行业管理部门,围绕服务“三农”的宗旨和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的职能,省联社做了诸多有益的探索。首先是根据新形势下“三农”的客观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了一批金融产品,如2009年以来整合并在全系统推广了 “农家乐”、“商家乐”、“金桥”、 “金土地”、 “绿之源”、 “创业贷”、“银团贷”7个“安徽农金”系列信贷品牌,范围涉及到农户、个体工商户、各类创业者、中小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林权抵押和地方基础设施、重点工程以及规模较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业企业、服务型企业等。推广以来效果显著,截至2010年10月末,全系统农家乐贷款150.6亿元,创业乐贷款28.2亿元,金土地贷款2.3亿元,绿之源贷款3.8亿元,商家乐贷款88.7亿元,金桥系列贷款196.9亿元。考虑到电话直通车符合农村的实际需求,省联社已经在桐城农村合作银行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和研发,很快全省农民只要拨打“96669”全省统一的安徽农金服务电话就能够实现贷款到家。
构建长效机制“三农”服务家家到
经营理念落后一直是困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关键问题,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全系统以金融服务“家家到”长效机制建设为载体,着力解决经营理念和工作作风问题。全系统一盘棋,通过推动各行社走进农户、走进企业、走进政府、走进社区,从而真正地贴进了市场,了解了需求,变被动服务为主动营销,彻底摈弃了过去延续多年的等客上门的落后经营理念,也改变了以往“门难进、脸难看”的工作作风。目前这项活动已经成为全系统最有影响力的金融服务品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打造标准网点“三农”服务新形象
以“打基础、抓规范、提素质、促发展”为目标,着力开展了基层标准行社创建工作。从2008年开始计划用3到5年时间使全系统3000多个基层营业网点在组织管理、文明服务、信贷管理、财务管理、安全保卫等五个方面全面规范达标升级,逐步提升各行社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打造有特色的地方金融服务平台。目前,全系统已累计确认一级行社75家,二级行社389家,三级行社803家,已确认等级行社总数占全部基层行社总数的72.9%。
与此同时,加快全系统的信息科技网络建设,着力让“三农”也能享受城市居民一样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省联社整合全系统资源,短短的几年时间,就已经在全系统实现了互联互通、通存通兑,并且加入了“农信银”和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全面改善了农村地区的支付结算环境;发行了金农卡,开办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已经具备上线条件。
鼓励百花齐放“三农”服务有特色
省联社一直鼓励和引导83家行社发挥自身独立的法人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自主进行创新。5年多来,全系统83家行社几乎都有各自的创新之处,亮点频出。
马鞍山农村商业银行在全国率先引入国外先进的小企业信贷分析技术,开发“微小贷款”系列产品,荣获了省政府 “2009年度金融产品创新先进单位”称号。
桐城市农村合作银行的 “同企乐”贷款、宿松农村合作银行商品棉仓单质押贷款、蒙城信用联社的“商家乐”贷款、郎溪县信用联社“星火工程”贷款、宣州区信用联社能繁母猪贷款、广德农村合作银行应退税款账户质押贷款、庐江信用联社“公司+农户”贷款、滁州市区信用联社青年创业贷款、九华农村商业银行公积金组合贷款、涡阳信用联社“夫妻证”、“工资本”贷款等,也都是各行社开发的产品,由于贴近当地的市场和实际,已经成为当地有一定影响力的金融品牌。
正是由于锐意改革,着力创新,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各项业务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截至2010年10月底,全系统各项存款余额达2488.15亿元,贷款余额1803.95亿元,存贷款规模均居全省金融机构第一位。涉农贷款规模达到1254.16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69.52%,是名副其实的农村金融主力军;小企业贷款 704.22亿元,支持小企业 21214户,为全省小企业的发展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